她没有立刻松手,而是将五指微微收紧,像是确认某种真实的存在。叶凌霄缓缓抬起眼,视线扫过前方——一条青石小径蜿蜒向上,两侧古松参差,枝干扭曲如龙脊,树皮皲裂处泛着微青的光泽。石阶边缘有苔痕斑驳,其中一道斜裂的痕迹,与他们离去前用剑尖划出的记号完全吻合。
“是这里。”沈清璃终于开口,声音低哑,却不带迟疑,“山门外第三十七级台阶。”
叶凌霄点头,掌心的温度尚未褪去,他却已将另一只手按在剑柄上。铁剑归鞘,但余温未散,甚至比穿越途中更为棘手。他不动声色地将剑背于身后,目光掠过四周。草叶静垂,无风自动,每一片都像是被无形之力托着,微微颤动。这不是自然之象,而是灵力残留的余波,在空间闭合后尚未平息。
他弯腰,右手剑鞘轻点地面,划出三道短痕。尘土翻起,露出下方陈旧的刻印——正是他们临行前所留的标记。痕迹未改,方位未偏,时间也未错乱。他们确实回来了,回到了离开时的那个清晨,仿佛十八年的漂泊只是一瞬闭眼。
沈清璃缓步走向身旁一棵古松,左手贴上树干。掌心微光一闪而没,树心深处传来极轻的震颤,如同回应。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色沉静:“脉络还在,主干未损。”
话音落,她袖口内侧一道极细的金纹悄然浮现,自腕骨蜿蜒至小臂,形如血脉搏动,只持续一息便隐入皮肤。她未察觉,只是收回手,指尖在树皮上轻轻一拂,触到一处凹陷。那是一道旧刻,形似龙首,线条古拙,与密室石台上的符文同源。她微微一顿,却没有细看,只将手收回袖中。
叶凌霄已将背后的书籍取出,封皮暗沉,边角磨损,此刻却在袖中持续发烫。他翻开一页,纸面边缘泛起淡金光晕,明灭如呼吸。他指尖抚过书脊,察觉到那热度并非来自外界,而是自内而生,仿佛书页中沉睡之物正缓缓苏醒。
“这书……”他低声说。
沈清璃走近,目光落在书页上,忽然抬手覆于其上。她的掌心尚带着树干的凉意,却在触到书皮的瞬间,感受到一股微弱的共鸣,如同心跳透过纸页传来。光芒微微一颤,随即稳定下来,转为持续的微光。
“是在提醒我们什么吗?”她问。
话音落,书页一角无风自动,悄然翻起,露出半句残文:“守者归位,脉动将移。”字迹模糊,墨色泛金,似非人力所书。她目光微凝,正欲细看,一阵清风拂过,书页合拢,再翻时已不见那行字。
叶凌霄将书收回袖中,未再言语。他知道,有些变化已经发生。剑不再只是兵刃,书也不再只是典籍。它们曾沉寂多年,如今却在回归的刹那同时苏醒,不是巧合,而是某种确认——守护者的归来,已被天地感知。
他抬头望向山门方向。雾气尚未散尽,石阶之上空无一人,仿佛整个世界仍在沉睡。可他知道,这片土地早已不同。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在重塑某种秩序。而此刻,秩序开始回应。
沈清璃站在他身侧,目光落在前方蜿蜒的石径上。她的呼吸已平稳,灵力在经脉中缓缓流转,不再受通道压迫,却多了一种新的重量。那不是疲惫,而是认知落地后的清醒——他们回来了,但归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龙珠沉入心口时,我听见了。”她忽然说,“不是声音,是……一种确认。”
叶凌霄侧目。
“它说,我们走过的路,修补了它曾断裂的呼吸。”她低声重复,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验证,“现在,轮到我们继续维持它的脉动。”
叶凌霄沉默片刻,右手缓缓抚过剑柄。那刻痕依旧温热,不再是被动回应,而是持续震颤,仿佛与某种遥远的频率同步。他没有拔剑,也没有再查看书籍,只是将左手轻轻搭在沈清璃肩上,力道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她点头,迈步向前。
石阶一级一级向上延伸,他们的脚步落在青石上,发出轻微的回响。每一步都踏得极稳,仿佛在丈量归途的分量。风从山巅吹下,拂动衣角,却带不来丝毫轻盈。他们走得缓慢,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因为此刻的每一步,都需以心神承接。
行至半途,沈清璃忽觉掌心一热。她低头,发现手背上浮现出一道极淡的纹路,如藤蔓缠绕,随即隐去。她未停步,只是将手轻轻握拳,再松开。
叶凌霄察觉到她的动作,却未问。他知道,有些征兆已经开始显现,而他们必须学会在不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前行。
山门在望,石兽静立,门环未动。可就在他们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的刹那,叶凌霄背后剑柄猛然一震,书籍在袖中发出轻微嗡鸣。两股微光同时亮起,彼此呼应,形成一道极细的灵线,在空气中短暂交织。
沈清璃停下脚步,转身望向来路。石阶尽头,那片他们踏出光芒的地方,地面青石正缓缓浮现出一道裂痕,极细,却笔直延伸,仿佛大地在无声地记录这一归途。
她张口,欲言又止。
叶凌霄已将手按在门环上。青铜冰冷,却在他掌心泛起一丝微温。他没有回头,只低声问:“准备好了吗?”
沈清璃抬手,指尖轻轻覆上他的手背。
门环轻响,未开。
记住手机版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