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两面三刀 (第1/2页)

    ??养心殿西暖阁是个套间,阳光从新装的玻璃窗照射进来,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如同乌金墨玉。花梨木围板将内外隔绝,太监、宫女远远的叉手肃立。这个雕花围板是乾隆年间立的规矩,防止内宦偷听皇帝和大臣蹈话,敢于越界的,立刻杖毙。

    ????瘦弱的光绪半躺半靠的坐在炕上,身子下面垫着厚厚的褥子,他穿着一身黑色绣团龙的便服,没有戴帽子,剃的发青的头皮,一张脸纸一般的白,手里端着一个斗彩白瓷碗,里面盛着白色的液体,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眉头紧锁,半天也没喝一口。

    ????对面坐着的人正是翁同龢,他轻咳了一声。

    ????光绪展开眉宇,轻笑一声道:“师傅也喝一碗吧?”

    ????翁同龢忙摆手道:“谢皇上好意,老臣脾胃弱了些,用不得这些大补的东西。”

    ????光绪也没生气,这也就是两代帝师翁同龢,换个人就是大罪。君有赐,臣不敢辞,别说是一碗人,就是毒药也得谢恩之后,大口喝下去。

    ????“翁师傅,你以为我大清和日本是否会真的开战?李鸿章的折子可是说,肯定要打的!”光绪轻声问道。

    ????翁同龢面无表情的道:“说不好,臣估摸着最近不会,但是早晚会有一战!”

    ????光绪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白纸般的脸上也有了些潮红,他咳嗽了一下道:“师傅也认为早晚会开战?两江的刘坤一也是这么看的,师傅以为如果开战,我大清有几分的胜算?”

    ????翁同龢脸色一变,忙站起来道:“圣君在上,我大清自然是犁庭扫,凯歌高奏”

    ????光绪不耐烦的摆手,制止了翁同龢的话:“翁师傅,您和别人不同,这种颂圣底话,就不要和朕说了,朕要听真话!李鸿章的折子上说,北洋连炮弹都没有了,翁师傅你又不肯拨款子,拿着朕的圣旨去户部都被您给顶了朕知道翁师傅不是不识大体的人,所以朕就没有过问。”

    ????翁同龢的心里一阵温暖,光绪看自己和别的大臣还是不一样的,上书房里多年的功夫没有白费。

    ????光绪看翁同龢又要站起来,忙到:“师傅坐着说话,这里只有我们君臣,师傅又是有年纪的,不必这么拘礼。”

    ????翁同龢叹了口气道:“回皇上的话,户部确实是没钱,这些年一直修园子,各地水旱灾祸频仍,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各地督抚都在想尽办法截流,正项岁课能收上七成就算不错,朝廷每年八千万的岁入,仅仅旗饷就要两千多万,兵饷要三千多万,一年还要几百万石的禄米,朝廷早就是寅吃卯粮,这几年又是修园子,又是建水师,户部更是空虚,当年左宗棠征西的时候,花了五千多万银子,借的钱庄和洋人的款子至今还没还清今年永定河发水,十万两银子的赈灾款,户部承了旨,却依然还没个着落,老臣无能,实在是无法给李鸿章凑出六十万的银子!”

    ????光绪只好苦笑,大清的经济状况恶劣到什么程度,他是清楚的,各地督抚更是能欠就欠,能拖就拖,一个个都说遭灾,好像全国就没有个风调雨顺的地方。

    ????“中日一旦开战,我北洋水师没有炮弹,这仗还怎么打?难道要让水师束手待毙吗?”光绪焦躁的道。

    ????翁同龢看着光绪急的脸色铁青,心里有些失望,调教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养气的功夫,做皇帝就要让人看不出心思,天心难测才能让臣工们敬畏。

    ????“老臣想,炮弹的事情李鸿章自己能有办法,这些疆臣们弄钱的手段都是不差的,李鸿章若是弄不来买炮弹的银子,怕是满朝的文武都要饿死了!他这是逼一下朝廷,挖出多少算多少,实在从朝廷挖不出来,他也就自己想办法了!”翁同龢淡然道。

    ????光绪抿了一口碗里的,若有所思的看着窗外。

    ????翁同龢从袖筒里掏出两份折子,走到光绪跟前道:“皇上请看,这是北洋水师副提督德国人汉纳根的折子,臣看过了,很有可观之处,汉纳根此人在我大清已历十余载,见识超人一筹,他的岳父德璀琳是天津海关总税务司,说句丧气的话吧,在我大清的所有衙门中,赫德、德璀琳这些洋人把持的海关之清廉那是首屈一指,老臣每每想起此事就羞愧难当汉纳根虽是德国人,却对我大清忠心耿耿,虽为北洋服役多年,却非李鸿章的私人,皇上不妨放心大胆的拔擢重用,要能把他从北洋中挖出来,朝廷委派能员再聘用这些洋教习训练,另外成军就更好了这还有一份是威海卫水师学堂总教官马吉芬代转军机处的折子,也是字字珠玑,请皇上过目!”

    ????光绪翻了翻,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koudai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