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61章 谁安排的 (第1/2页)

    山南红色纪念广场成了一个白色的海洋。

    广场正中央,是一座大理石的纪念碑。

    据说,当初汪浩请了国内最着名的书法家题写碑文,花了十万块润笔费。

    在大理石碑的正面,肃立着一个苍松翠柏搭成的一个巨大的灵堂。灵堂上方,一条黑布上印着一行白字——沉痛悼念秦继伟同志。

    大巴车在红色地毯前稳稳停住。

    两个军人表情严肃,一前一后下了车。

    哀乐声响,四周呜咽一片。

    贺行知秘书长、梁同庆书记和汪浩市长,肃立在地毯前,准备迎接秦老骨灰进入灵堂。

    灵堂门口,山南县代县长胡楚,率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的主要领导,恭立于灵堂两侧。

    广场上空,升起了几十个巨大的白色气球。每个气球下面,都悬挂着一条巨幅挽联。

    随着一声口令,两名持枪军人缓缓跑过,分立于灵堂两侧。

    陆天明留意了一下,广场上聚集的群众,不会低于两千人以上。

    而且,每个人的胸前,都佩戴着一朵小白花。

    此刻,天空似乎低垂了。风过山峦,松涛阵阵。仿佛有人在呜咽。广场边流过的溪水,潺潺声不绝于耳。

    四周肃穆,庄严无声。

    随着一声令下,两名军人迈步走上红地毯。

    当秦老的骨灰盒端端正正安放在灵堂正中之后,四周突然爆发出来一片低泣声。

    戎马半生,出生入死。秦老终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了。

    陆天明凝视着秦老的照片,心头感慨万千。

    他查过山南县志。县志记载,当年与秦老一道出山南奔赴全国抗战的儿郎有三百多人。革命成功后,秦老是唯一活着的人。

    三百多山南儿郎,永远留在了他乡。

    县史记载,山南县平均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名烈士。他们最大的年龄在四十多岁,最小的只有十几岁,还是个孩子。

    七十多年前,山南的革命火种照亮了山南的山水。关于乌鸦坳游击队的传说,至今还在民间流传,且影响深远。

    秦老太具有象征意义了。他回家,象征着三百多山南儿郎回家了。

    胡楚悄悄走到陆天明身边,低声说道:“陆书记,你看这样的安排布置,还满意吗?”

    山南红色纪念广场的灵堂布置,是胡楚接到了市长汪浩的电话后,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赶出来的。

    原本,陆天明没有这样的计划安排。

    他答应秦父的要求,一家人悄悄回山南,悄悄去乌鸦坳让秦老入土为安。

    但是,这一切都改变了。庄重的迎灵,让包括秦父在内的人,都有点措手不及。

    “安排得很好。”陆天明随口称赞了胡楚一句。

    “老人家的陵墓也准备准备好了。陵墓全部采用大理石,宽敞得很。”胡楚得意地说道:“我这几天,夙夜难眠啊。”

    由于事先没有准备,陆天明都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胡楚提醒他道:“陆书记,这些事都是汪市长亲自指示的。今天晚上,我们在广场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明天一早,便出发乌鸦坳。你看,这样的安排合适吗?”

    陆天明点了点头,他突然有种被动的感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住手机版网址:m.koudai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