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

    宋江突发奇想,打算成立市长热线,这一决定可让秘书长李长林犯了难,异常头疼起来,毕竟在整个地区,这完全没有一点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李长林把负责此事筹备工作的葛瑞文叫进了办公室,打算就这个棘手的事情好好讨论一番。办公室里,气氛略显凝重,李长林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神色严肃,葛瑞文则恭敬地站在一旁。

    “小葛,对于市长热线,市长有没有其它方面的指示?”李长林率先打破沉默,他目光紧紧盯着葛瑞文,试图从对方的回答里找到一丝线索。

    葛瑞文微微欠身,摇了摇头道:“当时市长只是询问了关于信访的管理和处理,其它也没有问!”

    李长林听后,陷入了沉思。信访工作他再熟悉不过了,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一些信息,更深入地知晓老百姓上访的原因。他心思快速转动,突然想到,这市长热线和信访工作似乎可以结合起来,说不定能从这里找到一些思路。

    看到李长林半天没有说话,葛瑞文小心翼翼地试探性问道:“听说市长要成立热线,专门解决老百姓遇到的一些问题!”

    “是的,其它市没有先例,没有借鉴的例子,所有毫无头绪!”李长林无奈地叹了口气,摊开双手说道。他此刻的心情,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找不到方向。

    “秘书长,我在网上倒是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有的城市在试点,效果还非常不错。”葛瑞文眼睛一亮,连忙说道。他之前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上搜索了不少相关资料,希望能为工作提供帮助。

    李长林听后,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他考虑了一下说道:“市长热线由你负责,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三个工作人员,由你兼主任把每天汇总,选出重要信息交给市长。至于人选给你一个名额,你可以在阳城内自由挑选,争取这两天到位,越快越好。”

    “好的,晚上之前必然到位!”葛瑞文心中一喜,立刻坚定地回答道。退出办公室后,他脸上尽是狂喜之色。没想到秘书长会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权力,而且只要是在阳城,人选可以随意调任。

    其实人选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在立马镇待的这几年,人情冷暖他都尝了个遍。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心里跟明镜似的。

    要不是同为办公室的大姐曹惠芬平日里对他关怀备至,他在那里真不知道该如何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曹大姐总是在工作上给他指导,生活上关心他,让他在陌生的环境里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虽说叫她大姐,但实际上曹惠芬比葛瑞文大不了多少,只是在葛瑞文心中,她就像一位亲姐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所以,这个名额他毫不犹豫地就想到了曹惠芬。

    同时,宣传部也接到了任务,开始不遗余力地大力宣扬市长热线。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如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社区宣传栏等,向市民们介绍市长热线的功能和作用,鼓励大家遇到问题拨打热线反映情况。

    经过连续几天紧锣密鼓的筹备,在多方努力之下,备受瞩目的市长热线终于算是正式开始“营业”了。

    热线办公室里,崭新的办公桌椅摆放整齐,几部电话安静地放在桌上,仿佛随时准备倾听市民的声音。

    此次市长热线的运营工作由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葛瑞文主管,同时配备了一名认真负责的副主任以及三名工作态度积极的工作人员。葛瑞文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每天都早早来到办公室,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任务。

    他们承担的工作任务至关重要。日常工作中,主要就是负责接听来自广大市民的各类电话。

    每一个打进的电话,都像是一座连接政府与市民的桥梁,承载着市民生活中的难题、对城市发展的建议或是其他诉求。

    工作人员们坐在电话旁,全神贯注地倾听,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他们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到问题的解决,所以详细且准确地登记信息,确保不遗漏任何关键内容。

    随后,他们需要将这些登记好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相关部门、各县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众多部门和复杂的行政流程。

    工作人员们需要仔细甄别信息的类别,找到对应的责任部门,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话沟通、文件传递等,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过去。这就像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市民的声音传递到能够解决问题的地方。

    并且,市长热线团队还要责令各部门、各县区迅速行动起来,切实解决市民反映的问题。他们会定期跟进问题的处理进度,及时向市民反馈结果,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这条刚成立的专线目前还处于艰难的摸索阶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于一些职责划分还不是很清晰。

    有些复杂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在信息转接和责任界定上容易出现模糊地带。比如说,有市民反映某条街道的路灯坏了,同时道路也坑洼不平。路灯问题可能归市政照明部门管,道路维修又属于市政工程部门的职责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两个部门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推诿现象,导致问题处理效率受到一定影响。

    市长热线最忙碌的要属节假日,为了确保市民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帮助,这里每天都有人值班,随时随地都能接听信息。

    而清明节刚过,葛瑞文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都没怎么休息,全身心投入到信息汇总工作中。

    他仔细梳理着每一个电话记录,将相似的问题进行归类,提炼出关键信息,及时把清明节期间的信息汇总了出来。

    这天,葛瑞文像往常一样来到市长办公室。他先仔细地整理市长办公室,将桌面擦拭干净,文件摆放整齐。然后,把整理出来的文件和市长热线的信息汇总一并放在办公桌上。

    “最近有些什么重要信息?”刚进门,宋江市长看到葛瑞文在整理文件,出声问道。

    葛瑞文连忙快步走到宋江面前,帮忙把衣服挂了起来,恭敬地说道:“清明节期间信息非常多,整理汇总出来了一些信息,主要是关于清明节期间燃放鞭炮问题、市场价格过高、执法粗糙、交通拥堵、警察效率过低等等,主要挑选出一些呼吁较高的信息。”

    宋江听后,缓缓点头道:“这才成立一个多星期就有如此效果,看来你们还是做出了不少努力。这些看似简单的信息,却能体现出城市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得需要多听取民众的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葛瑞文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给市长倒了一杯茶准备退出去,但被宋江叫住。

    “你在镇政府呆过,燃放鞭炮问题你觉得有何弊端?”宋江突然问道。

    “市长,燃放鞭炮容易污染环境,而且城市里面禁放鞭炮也容易造成危险和火灾,利大于弊!”葛瑞文迅速回应道。他之前在镇政府工作时,也处理过一些与燃放鞭炮相关的事情,所以对此有一定的思考。

    “嗯,城市里面必须禁放鞭炮,不然很容易造成危害,但还是有利的,清明节、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既然城市里面不能放,乡村就不要禁止了,但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火灾。让办公室拟一份关于燃放鞭炮问题的意见,下发各区县,进一步规范合理的燃放鞭炮,结合老百姓实际,意见不能太古板,要考虑老百姓实际!”宋江认真地说道。他深知政策的制定要在保障安全和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民意和传统习俗。

    葛瑞文认真地记下了宋江的指示,心中暗自佩服市长考虑问题的周全。他明白,市长热线作为连接政府和市民的重要纽带,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阳城的发展和市民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记住手机版网址:m.koudai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