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的机场其实并不难建,只要找一片相对平坦的地方,动员老百姓开出几条跑道,再将地面用石碾压实,基本就可以起降飞机了。
关键是飞机的隐蔽和油料仓库等的建设有些麻烦。
还好佣兵团飞机不多,加上有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帮助,也倒是躲过了几次鬼子飞机的轰炸。
得益于钱长官这个全国航空委员会主任的关照,现在凤阳机场就成了佣兵团飞行大队的驻地,平时还有当地的一个保安团专门守卫,又背靠铁路,物资什么的运输也方便,要支持佣兵团作战一段时间问题不大。
但也是因为机场的迁移,就暴露了bf-109A战斗机航程不够的短板。
之前就说过,bf-109A战斗机的航程只有750公里,作战半径也就不到400公里,基本是飞到南京后滞空时间不到半小时就要返航,极大削弱了作战威能。
所以在后来的紫金山守卫战中,王成明的战斗机中队没有派上大用场,只能起到威慑和骚扰的作用。
而日军航空兵在吃了无数亏后,也发现了bf-109A战斗机的这个短板。在遇到佣兵团飞机的时候,根本不跟你交战,只是掉头就跑。
这些鬼子的飞行员都知道,只要跑出一定距离,那些先进的直拿飞机就不得不停止追击返航。
而日军的飞机可以等你返航后又一次来到战场,继续执行轰炸任务。
这也是因为佣兵团的战斗机太少,即使是分为两班飞行,在战场上的滞空时间都很有限,作用也就大为降低。
这才是现在佣兵团躲在茅山中,眼睁睁看着日军飞机肆意飞来飞去侦查,却是毫无办法的原因。
但容克斯Ju52的航程超过1200公里,要飞到茅山进行空投完全能够做到。
而且到了夜里,飞机也不会被日军发现,安全性也有保障。
……
就在佣兵团藏进茅山修整之时,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却是乱成了一团。
要知道,中央党部教导总队给老鬼子松井石根心中造成的压力,就是比起南京城内所有国军加一起还要大。
这支部队已经成了整个日军上海派遣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同时也是日军心理上最大的一片阴影。
而现在华中地区的日军占领区就是一片空虚,特别是南京日军重兵集团已经攻克南京城外围,正在作最后攻城准备的关键时刻,这么一支不可忽视的国军精锐在四周虎视眈眈,简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现在,这支部队在突围后突然消失不见,你说在上海的松井石根还坐不坐得住?
他甚至要防备这支国军部队直接来攻击上海,那可就闹出国际笑话来了。
虽然中央党部教导总队只有几千人的规模,要夺回上海几无可能。但只要是他们做出攻击上海的态势,在上海城郊打几枪放几炮,那都是日军的耻辱,会成为上海租界内那些西方列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何况现在南京战事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二十万日军全靠沪宁铁路和公路运输补给,如果铁路沿线的重要城市遭到攻击,那给前线造成的影响也会很大,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而现在,日军后方除了各个城市的守备部队外,几乎就抽调不出一支有规模的部队来对付这支国军部队。
现在松井石根其实就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个是向国内求援,增调新的师团来华夏。
另一个就是从南京攻城部队中抽调一个师团出来。
其实这两个选择都不好。
向国内请求增派援军,时间上来不来得及再说,主要是他松井石根的老脸往哪里放?
说不定国内的军部就要考虑换帅了,自己的前途不一定保得住。
第二条倒是可以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但同时却是削弱了南京方向的进攻力量,有些撤东墙补西墙的味道,弄不好最后两边都达不成战役目标。
但松井石根心中却是很清楚,要对付这支已经给日军造成了巨大伤亡的中央党部教导总队,没有一个师团的兵力肯定是不行的,少了就是给人家送菜。
那现在怎么办呢?
“诸君,根据昨夜的战情分析,参谋部判断,直拿的中央党部教导总队应该已经藏进了茅山山区,但目前还暂时没有发现他们的具体位置。”
11日上午11点钟,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参谋会议上,参谋长塜田攻少将正在介绍战情。
此时,一个鬼子少将站起来说道:“司令官阁下,今天我们航空队已经派出了两个中队的侦察机,将整个茅山地区都纳入了监视范围,暂时还没有发现直那军的踪迹。
参谋长塜田攻则是看向坐在主座上的松井石根道:“司令官阁下,目前我军后方空虚,如果直那军真的进入了茅山,我军在句容、镇江、丹阳、高姿等几个物资储备的地区都有可能遭到攻击。”
“卑职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马上派出一支有力部队进入茅山,找到直那军,即使不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消灭,也要拖住他们,使其不得他顾。”
鬼子的陆军航空兵少将也表示赞同,并赶紧表态道:“我们航空兵可以随时组织两个航空大队配合步兵的作战。”
这个鬼子少将叫做长谷川拓真,别看现在话说得气宇昂然,实际上也是佣兵团的苦主。
长谷川拓真担任日军华中方面军航空兵团司令官以来,在南京上空就被华夏空军击落了八十多架战机,已经超过了日军在淞沪会战中的损失。
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被王成明的飞行中队击落的。
而作为日军陆军航空兵在华夏南方的最高指挥官,长谷川拓真内心其实是感到耻辱的,甚至他为了减少损失,还发出了不得与bf-109A战斗机交战的命令。
记住手机版网址:m.koudaixs.com